木心意识流散文《哥伦比亚的倒影》解读
一
木心擅长写意识流散文,其中《哥伦比亚的倒影》与《明天不散步了》是其代表作。意识流文体并非作者思想意识肆意无序的天马行空,而是按照触发思绪的由头放纵思维涓涓流淌,通过呈现五彩斑斓的意象表现出丰富深广的内心世界,最后自然收束,留下酣畅淋漓的人生况味。《哥伦比亚的倒影》与《明天不散步了》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意识流文体的特征,两文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体现了木心对现实世界与人生百态的看法,而且结构严谨,照应周密,看似漫游无序信马由缰,实则提纲挈领中心突出。这些,都体现出木心思想的深刻与写作技巧的高妙。关于《明天不散步了》,严僮伦老师已经对其做出过较为精辟的解读①,而《哥伦比亚的倒影》尚没有看到过相关的解读文章,因此很有解读的必要。
意识流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往往都是由某一事物发端,进而展开思绪的漫游,比如伍尔芙夫人的《墙上的斑点》就是由发现墙上的斑点进而展开联想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也不例外。标题中的“哥伦比亚”,是指著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文章开头以春日午睡过后喝完咖啡洗完澡,由髭须的或可刮或可留想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是不容易取舍的,以买水果为例指出寓所“介乎水果铺子与哥伦比亚大学之间”,引出哥伦比亚大学;之后又由试图在哥伦比亚大学借书而放弃,开始观察大学的各个角落。在游逛哥伦比亚大学的过程中,木心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那就是:对现实的失望、对人类远离童真的遗憾,通过抨击20 世纪来缅怀之前的时代,呼唤传统价值的回归。
二
游逛哥大,满眼所见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慨,都是对现实的失望。
运送学位礼服的手推车,满载着“黑的蓝的黄的白的学士硕士博士”,这些礼服都是人造纤维,“不该有的皱褶并未烫平”。木心不由得感叹:“人生如梦人生似戏是从前的感叹,现在是以羊毛蚕丝苎麻棉花为织物的礼服也不耐烦制作了,太不如梦,远不如戏……”一般而言,“人生如梦人生似戏”往往是对不如意生活的感叹与惆怅。人到中年尤其到了老年,往前看,满目疮痍历经沧桑;往后看,大势已去满眼黄昏。青春已逝,韶华蹉跎,壮志未酬,难得糊涂,于是产生“人生如梦人生似戏”的感慨。可是在木心眼里,今天的生活连“人生如梦人生似戏”都比不上,可见糟糕到什么程度。就拿神圣的代表学位的礼服来说,今天的人都不耐烦制作了。以往的礼服,原料都是羊毛蚕丝苎麻棉花;今天的礼服呢,被薄而滑亮的人造纤维代替了。原料的速成与低劣不说,制作还非常粗糙,“不该有的皱褶并未烫平”。这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还是从前好,哪怕从前“人生如梦人生似戏”。
的确,木心对商品大潮冲击下的新时代是不太认同的,他往往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透视出对社会发展的失望。如他的《乌镇》一文,主要写他1994年独自潜回故乡乌镇的失望,他连乌镇饮食的变化都接受不了。自然,学位礼服的原料改变无疑也体现了他的失望。
木心对现实的失望,还体现在曾经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再也找不到存在的位置与理由。旧货摊上的那双高统男式黑皮靴,款式比“二战”还要早,可能“是林肯先生做律师时的遗物”,价格便宜得幽默(九角钱),上好的皮质“现在还没发脆”,并且“正适合我的胫和脚”。但是,买了这双靴子,“就得寻觅与之相配的衣裤”,然而现实生活中又去哪里可以找到呢?假设这靴子是富兰克林时代的,“如果买回去,放在书架顶层,其下是富兰克林的自传,无疑情趣盎然”,但是,这又与靴子的功能全然不符:“我买了回去,不穿,不陈列,岂非成了一种出于怜悯的收容?”于是,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别了,富兰克林的靴子”。
20 世纪前的靴子,即便仍旧有穿着的功能,但在生活中已经找不到存在的理由了,哪怕它的价格再便宜。可见很多事物一旦脱离了时代,就只能畏首畏尾地逐渐遭到淘汰。对此,木心无法接受。木心一直怀念民俗社会的慢生活,这在他的诗歌《从前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商品社会挤压了传统事物的生存空间,这是无法改变的趋势,木心对此无法接受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在作品中表现对以往生活的深沉缅怀。
在哥大的绿影中,“我”看到一个全身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装束打扮的年轻人”在忘我朗诵。由他五指并紧按在胸前或腿上的体现15、16 世纪上流社会习惯的动作,“我”不由得万分感慨:“人类全都曾经像严谨的演员对待完整的剧场那样对待生活(世界)……”接着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出20 世纪之前的祥和宁静如诗如画,真正是世外桃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