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从孔孟思想到陆王心学,儒家思想是如何贯穿中(2)

 

从宋明理学到陆王心学,儒家思想开始走向没落

明太祖朱元璋因理学君臣大义的根深蒂固元遗民众多,明朝开始赎买理学阶层,与元朝相比虽无出彩但也比较平缓。至明朝中叶左右,由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

陆九渊

心学其实是理学的另一分支,其最初由南宋时期的陆九渊提出,核心思想是“心即理”,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的实在,“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人的先验的道德意识,没有差异。

明朝正德年间,王守仁接受了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完成了心学体系,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认为“心”与“理”合一,不可分离。他认为“良知”乃人察知善恶的本能,世人因受各种物欲蒙蔽而隐没良知,故须下“致”的功夫,以摆脱私欲,恢复原有的善良本性。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并认为“真知”是在实行中得来,所谓“真知即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语知”,与朱熹“知先于行”的主张截然不同。

不过,从明末开始,王守仁的心学也开始式微,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批判王学末流谈空说玄、引儒入禅的学风,程朱理学再度开始抬头,并一直持续到清朝。

综上所述,虽然在古代封建社会,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历朝历代君主均坚持以儒家思想治天下,但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儒学思想实际上也是在一直发展和改变的,可惜的是它并没有走出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范畴,反而从宋朝以后开始体现出了一定的落后性。

宣统退位,清朝灭亡

而随着清朝的灭亡,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样,由于封建社会的崩溃,再加上民国时期的剧烈动荡,人们迫切的想要探索新的发展和新的思想,因而再度出现了一个各派思想喷涌而出的盛世,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适应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