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青岛市多措并举促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残疾人思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辛刚、通讯员池文武青岛报道

近日,青岛市残联系统相关部门负责人来访并对今年新登记的部分残障人士表示慰问。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共同期待美好的未来。今年以来,青岛市针对残疾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组织领导,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残疾问题列入重要议程和年度工作。该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不断加大康复力度

促进残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康复是基础。青岛市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上限由0-18岁提高。听力、语言、智力、视力儿童进入指定机构接受全日制困难家庭康复训练,每人每月给予2100元;四肢、自闭症儿童每人每月补助3500元;言语、智力、视力儿童每人每月补助1260元,四肢孤独症儿童每人每月补助2100元。其他家庭残疾儿童按照相应残疾类别和训练方式的60%给予康复训练帮助。重度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政策已连续多年实施。经评估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的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困难家庭最高补助20万元,普通家庭最高补助12万元。政策出台以来,已为重度聋儿实施电子人工耳蜗辅助520余例。经过术后培训,已有450余名儿童顺利进入普通小学。 2021年,电子人工耳蜗植入聋童培训率达到100%。在全国率先实现“筛查一例、实施一例、救助一例”的目标,救援标准和救援范围全国领先。

积极打造全国儿童康复高地

青岛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和准入标准,在省内率先引进社会力量并参与国家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目前,全市有残疾儿童康复机构55个,其中具有教育、医疗资格的27个。在相关机构中,率先开展了健康与教育融合、保健融合、健康与医疗融合、健康与教育融合的探索,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级部门。 2021年,青岛市将再次承担全省残疾儿童“医、卫、教”融合发展创新试点任务,试点成果得到省残联充分肯定.全面落实改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措施,通过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双核驱动”、全员评价和个性化培训“双向支持”模式探索和品牌建设“两条线并行”,有效促进了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行为干预和康复教育融合理念在实践中开花结果,我市逐步培育出一批品牌化的自闭症康复服务机构。目前,青岛市已康复自闭症儿童6500余人,其中外省市残疾儿童3400余人。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被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命名为国家残疾人康复研究基地示范中心。

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心理护理

青岛市在对残疾儿童实施身体康复训练和功能补偿的同时,引入心理康复内容并专注于解决残疾儿童及其亲属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生活自信心,更好地回报社会。依托专业机构,成立了青岛市残疾人心理健康护理基地和精神康复中心,在社区开设了残疾人心理康复室,为残疾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体验、检测和咨询服务。积极探索“医、教、卫、劳、娱”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和“残疾儿童(家庭)与专业心理护理教师签约”的实施机制。共开展精神卫生服务8000余项。

为了更好地推进残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今年市残联系统还联合社区、学校开展了多项活动。组织“让党的光辉照耀在残疾人心中”、“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走进社区”、“新年钱助残”等35场活动,帮助残疾人3000余人次.开展“发扬微心愿,做梦想家”义工助残活动、脊柱侧弯筛查义诊、“我是护眼卫士”等活动,为残障未成年人提供平台沟通和表达自己。结合、主题班等娱乐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等活动,培养新时代残疾人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向社会传递新时代残疾人风采,启迪更多未成年人 残障人士在阳光下追寻梦想,幸福快乐,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