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墨家学派违背统治阶级诉求故逐步消亡,但其思

 
战国以后,墨家作为一门学派逐渐消亡,但其部分思想和主张仍然流传于世。
至于为什么墨家几千年来没有儒家和道家那样活跃,有人说是复古,更多人认为是太先进了;但本质上,是因为它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人性。普遍接受的范畴尤其违反了统治阶级的要求。
我们经常谈论墨家的“技术”,却忽略了它的主要业务:思考。
春秋战国,百花争鸣,百家争鸣。但最开始,除了儒家之外,影响最大的是墨家,即所谓的“非儒墨家”。如果说春秋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孔子,那当之无愧“战国最伟大思想家”的就是墨子了。
墨子出生于春秋末期。他也是宋代人。那个时候,除了儒家几乎没有别的学派,所以墨子和大多数学者一样,“儒家的职业是受儒家影响的”。后来,陆续出现的法家代表(如李力、吴起)也这样做了。起初他们是孔子的学生。

但戏剧性的是,墨子和法家一样,随着对儒家的研究,也走到了石门的对立面。再者,儒法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益;而墨子的“叛逆”则更加纯粹、彻底、全面。

儒家其实起源于周朝的“礼教”;而墨子所倡导的思想则源于夏朝的一些社会特征(如崇尚节俭、信鬼神等,详见下文)。从这个角度来说,墨子和儒家一样,可以被视为“复古主义者”;不过,他并非完全保守,而是从新的角度实现了突破。
为了直观地理解墨家的思想,我们将其与后世的主流儒家进行比较:
儒家的重点本质上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他们的方法是严格区分等级,提出帝、君、臣、父、父、子等概念。目的是实现阶级和秩序的区分,最终成为统治阶级独特地位的维护。
墨子反对特殊班的特殊待遇。他明确拒绝世袭贵族,主张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皇帝不能在家族内部继承,而应由天下所有人共同推举为最杰出的人;然后皇帝选了一些稍逊一筹的人才来辅助他……按照这个模式,逐渐向低级。行政单位的层级推进和复制,在各个层级保持一致的意志,就像一台健康运行、永不崩溃的机器。
儒家的阶级观,体现在生活中,不是拒绝富贵美食,要宠爱自己,毕竟这是不同层次的重要指标。他们不反对贵族阶级对更多资源的垄断,认为普通人过着简单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墨子不一样。他认为社会应该追求“世界的大利益”,而不是一小撮人的私利;人人不分高低,都要温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

但是,如果有限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支撑共同繁荣呢?然后只追求最基本的生存材料,不应该掠夺或夺取过多的资源。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墨家追随者向夏朝开国大禹学习,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衣食住行条件极其简陋,与犯人几乎无异。
儒家不反对战争。例如,孔子将足食与步兵并列视为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人的支持在战争胜败中的作用。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打仗,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仁义。他提出“得道者助人多,失道者助少者”的论断。
墨家反对以任何名义发动的战争,尤其是大欺小、强欺弱。这是“非攻击性”。他们提倡“同时爱”。对世间所有的人来说,不应该分清远亲、偏袒,而应该平等地关心他们。
儒家讲究孝道。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埋葬祖先。对“死亡”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养生”;一个人的父母去世后,需要在葬礼上呆三年。要想悲伤流泪,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力求简朴,戒酒戒肉,远离一切享乐和安逸。

主张“节约使用”的墨家对这种做法极为反感。他们认为孝顺父母就足以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尊重他们的父母。他们为什么要白白消耗活人死后所需的大量金钱和物资?孩子对死去的父母孝顺就足够了。为什么他们要刻意让自己变得瘦弱可怜?因此,墨家的丧制只是“棺内三寸,三日丧”。

此外,儒家将音乐视为重要的启蒙手段;而墨子认为音乐是不必要的奢侈行为,应该被禁止;儒家主张远离鬼神,墨子则认为鬼神主宰天下;儒家鄙视手工业和农业,并尊重它们。墨家非常重视技术,墨子本人就是传说中的工匠。儒家虽有师徒关系,但这种一流的学派,也不能称为组织。所谓“儒家”“只是后人加给他们的一个符号,其他文体大都如此。